三国主题
由于在东汉末至三国时代终结期间发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战役,如孙策扫除江东军阀的平定战,公孙瓒与袁绍为争夺冀州而爆发的三场大战,包括界桥、龙凑、巨马水之战,或是曹操北征乌丸等等,以下为较大型及有影响性的战事,亦有部份为群雄割据、争夺地方的战事:
战役(地点)
时间
攻方
主帅
守方
主帅
胜方
影响
黄巾之乱
(全国性爆发)
184年
黄巾军
张角、张曼成等黄巾部首领
东汉
皇甫嵩、朱隽卢植、曹操
东汉
东汉成功平定,汉室威信受挫,而为了打击黄巾馀党,朝廷下放权力给州牧,朝廷影响力下降
董卓讨伐战(阳人、洛阳)
190年
关东联军
盟主袁绍
董卓
董卓
关东联军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军内斗加深,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官渡之战(河北南部)
200年
袁绍
袁绍
曹操
曹操
曹操
袁绍战败,元气大伤,不久去世。曹操解除北方危机,奠定统一河北的契机
赤壁之战(荆州南部)
208年七月—十一月
曹操
曹操
孙权、刘备
周瑜、程普刘备
孙权、刘备
曹操统一天下的计画挫败,孙权刘备趁机攻取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合肥之战(合肥一带)
208年-253年(共五次)
孙吴
孙权、诸葛恪
曹魏
蒋济、张辽、满宠、张特
曹魏
孙吴与曹魏的城垒争夺战,孙吴屡次攻势皆被曹魏击退
潼关之战(关中潼关一带)
211年三月—九月
关西联军
马超、韩遂
曹操
曹操
曹操
曹操战胜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平定关中
汉中之战(汉中)
217年-219年五月
刘备
刘备
曹操
曹操、曹洪夏侯渊、张郃
刘备
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最后刘备占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樊城之战(荆州)
219年七月—十二月
刘备
关羽
曹操、孙权
曹仁、徐晃吕蒙
曹操、孙权
关羽败死,孙刘同盟破裂。
夷陵之战(荆州南部)
222年
蜀汉
刘备
孙权
陆逊
孙权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曹魏实力最强,孙吴居次,而蜀汉为较弱的一国)
诸葛亮南征(南中)
225年
蜀汉
诸葛亮
雍闿叛军
雍闿、朱褒高定、孟获
蜀汉
蜀汉成功平定南中叛乱,雍闿、高定、朱褒战死,孟获归降。
诸葛亮北伐(雍州)
228年-234年(共五次)
蜀汉
诸葛亮
曹魏
曹真、司马懿张郃
互有胜负
蜀汉诸葛亮病逝,曹魏司马懿抬头
石亭之战(扬州、淮南一带)
228年
曹魏
曹休
孙吴
周鲂、陆逊
孙吴
曹魏实力削弱,引发蜀汉再次(第二次)北伐
寿春三叛(寿春)
251年-258年(共三次)
不同将领、孙吴
王凌、毌丘俭文钦、诸葛诞
曹魏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曹魏
司马家自此完全铲除反对势力,控制曹魏大权,为西晋代魏铺路。
姜维北伐(雍州)
238年-263年
蜀汉
姜维
曹魏
司马昭集团
互有胜负
蜀汉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兴势之战(汉川)
244年
曹魏
曹爽、郭淮
蜀汉
王平、费祎
蜀汉
曹爽的威望和影响力骤跌,为正始之变埋下伏笔。
魏灭蜀之战(益州)
263年
曹魏
邓艾、锺会诸葛绪
蜀汉
刘禅、姜维诸葛瞻
曹魏
蜀汉灭亡。邓艾、锺会、姜维及一些蜀汉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西陵之战(西陵)
272年
孙吴
陆抗
西晋
步阐、羊祜
孙吴
晋将羊祜遭贬,但做事变得更为谨慎。埋下了日后讨伐孙吴的强心针。
晋灭吴之战(荆州南部、扬州)
280年
西晋
贾充、杜预
孙吴
孙皓
西晋
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