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条目资本主义
概念
企业
商业周期
商人
资本
资本积累(英语:Capital accumulation)
资本市场
公司
法人团体
市场竞争
经济干预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剩余
创业
虚拟资本(英语:Fictitious capital)
金融市场
自由价格机制
自由市场
货物与服务(英语:Goods and services)
投资者
看不见的手
自由化
边际主义
货币
私有制
私有化
利润
寻租
需求与供给
剩余价值
价值
雇佣劳动
经济体系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威权资本主义
法人资本主义
统制经济
自由市场
人本资本主义(英语:Humanistic capitalism)
自由放任
经济自由主义
右派自由意志主义
市场资本主义
重商主义
混合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英语:National capitalism)
新自由主义
北欧模式
无政府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
受规制的市场(英语:Regulated market)
管制型资本主义(英语:Regulatory capitalism)
社会市场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控制的资本主义(英语:State-sponsored capitalism)
福利资本主义
经济理论
美国学派
奥地利学派
纸钞学派(英语:Chartalism)
现代货币理论
芝加哥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兴凯恩斯学派
后凯恩斯学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货币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
供给面学派
起源
启蒙时代
资本主义与伊斯兰教(英语:Capitalism and Islam)
商业革命
封建制度
工业革命
重商主义
资本原始积累
重农主义
简单商品生产(英语:Simple commodity production)
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英语:Advanced capitalism)
消费资本主义(英语:Consumer capitalism)
社区资本主义(英语:Community capitalism)
法人资本主义
裙带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主义
全球资本主义
威权资本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商人资本主义(英语:Merchant capitalism)
进步资本主义(英语:Progressive capitalism)
食利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科技资本主义(英语:Technocapitalism)
相关人物
亚当·斯密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大卫·李嘉图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让-巴蒂斯特·赛伊
卡尔·马克思
米尔顿·佛利民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艾茵·兰德
穆瑞·罗斯巴德
约瑟夫·熊彼特
托斯丹·范伯伦
马克斯·韦伯
罗纳德·科斯
相关主题
反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英语:Capitalist state)
消费主义
危机理论(英语:Crisis theory)
对资本主义的批评
裙带主义(英语:Cronyism)
资本主义的文化(英语:Culture of capitalism)
常青专利(英语:Evergreening)
剥削
全球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
资本主义理论的历史(英语:History of capitalist theory)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的各个阶段(英语:Periodizations of capitalism)
对资本主义的看法(英语:Perspectives on capitalism)
后资本主义
投机
自发秩序
公益创投(英语:Venture philanthropy)
工资奴役(英语:Wage slavery)
相关意识形态
无政府资本主义
民主资本主义
生态资本主义
人本资本主义(英语:Humanistic capitalism)
包容性资本主义(英语:Inclusive capitalism)
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意志资本主义
新资本主义(英语:Neo-capitalism)
新自由主义
客观主义
秩序自由主义
右派自由意志主义
第三条道路
经济学主题
哲学主题
政治主题查论编
看不见的手(英语:invisible hand),又译无形的大手,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隐喻,最早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使用,最早出现于《道德情操论》,完整叙述则是来自《国富论》。在《国富论》中,用于描述一个商人,出于想要增加自己资本的动机,但在追求增加让自己生产商品增加的过程中,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使得社会整体财富增加,国家力量也增加。虽然这两个著作中仅各使用这名词一次,却被后人视为亚当·斯密所揭示的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之后的作家广为引用,将这个隐喻用于因为个人自利动机,而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造就社会重大的改变。
概述[编辑]
W.D. Grampp认为,“看不见的手”至少有9种不同的诠释[1],最常引申为充分运作时的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充分运作下,自由市场里的供给和需求将会自然而然达到均衡,价格与数量都是最适当的水准,仿佛市场运作在冥冥之中受到神的指引一般,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看不见的神之手”(invisible hand of God)。
原文
中译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security; and by directing that industry in such a manner as its produce may be of the greatest value,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gain; and he is in this, as in many other cases, led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promote an end which was no part of his intention. ...
...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国富论》第4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2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解读[编辑]
后世的主流经济学家大多认为亚当·斯密所创立的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是错误的,一些经济史学家认为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可以在神学意义上被理解,它反映了可能作为盛行于当时的凡神论关于神的观点,即天地万物的总和作为神的身体受到祂的意志的控制,看不见的手某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神的旨意的体现,看不见的手不是在确保每一个人出于自利所作的行为都能够使所有人获益,而是在减轻富有的人出于贪婪所作的行为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破坏,故此看不见的手所作出的干预使得市场机制得以继续运作,这意味着亚当·斯密不认为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也不认为市场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正常运作的事物,而是认为看不见的手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来自于体系之外的力量作出特殊干预以防止市场经济体系崩溃[2]。
参见[编辑]
天道
利己主义
资本主义
自由市场
自发秩序
《蜜蜂的寓言(英语:The Fable of the Bees)》
自由放任主义
参考文献[编辑]
^ 许宝强 “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意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2-21
^ Oslington, Paul. 上帝与市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宗教背景. ECONOMICS RULES. 2024-02-13 [202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中文).
外部链接[编辑]
佚名: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是否可以说是老子发明了资本主义,而不是亚当史密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今朝:谈谈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